流行讀物/勵志讀物 |
流行讀物/科幻及推理小說 |
流行讀物/愛情小說 |
流行讀物/校園小說 |
流行讀物/運動小說 |
流行讀物/生活小品 |
流行讀物/流行文學 |
流行讀物/成長 |
心理/婚姻及家庭教育 |
心理/兩性 |
心理/心理健康 |
心理/成長自助 |
心理/輔導 |
心理/心理成長 |
教育/親子教育 |
教育/青少年教育 |
社會文化 |
通識 |
宗教 |
文學 |
教科書 |
心靈關顧 |
飛翔專號 |
栽培新一代 |
U-mook |
想‧faith |
City & Me |
閱讀之味 |
通識閱讀 |
火柴人系列 |
親子‧生趣系列 |
生命教育‧傳媒教育 |
少年家長‧少年書房 |
新向度系列 |
創意通識學習計劃 |
心靈地圖 |
兩性 |
婚姻與家庭 |
心理自助 |
辯理思情 |
生命故事 |
成長 |
親子教育 |
![]() |
|
||||||||||||||||||||||
|
|||||||||||||||||||||||
內容簡介 : | |||||||||||||||||||||||
身處眾山環繞的香港,在俗世與神聖的歧途上,我們要如何擇善固執,方能行穩致遠?
從大學講章、藝文哲思、生死智慧,伍渭文牧師引領我們在眾山之中,在揭示與遮蓋之間,以誠實地存疑的心,尋找指向永恆的路標。
全書分為三個篇章。
第一章「在地若天的相遇」,和崇基學院的主日崇拜有關。伍牧師擔任校牧期間,改革崇拜的編排,成為全年常設的聚會,讓大學講章成為知識分子與信仰不斷對話的連接點。
第二章「無文不能行遠」,收錄多篇與人文哲思、文化藝術相關的文章,言簡意賅地說明了藝文修養對講道者有何重要,其中更收錄了伍牧師和早陣子安息主懷的藝術家島子教授的對談。
第三章「數算自己的日子」,以歲月累積下來的智慧,述說上主在牧師生命所寫下的大道。
作者簡介:
伍渭文
1972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主修歷史地理;1978年獲中國神學研究院道學碩士,1982年獲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聖約神學院(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神學碩士,主修教牧學;1985年獲同城路德會協同神學院(Concordia Seminary)神學博士,主修歷史神學。2000年7月至2013年12月,就任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至今是任期最長的校牧。2014年後,擔任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座副教授。
伍牧師就任崇基學院校牧前,多年來在香港、北美及台灣牧會和從事神學教育。曾擔任中國神學研究院講師及實習教育主任、台北淡水基督書院副教授兼校牧及教務長、香港信義宗神學院實用神學教授及教牧學博士課程主任;播道會活泉堂主任、崇真會深水埗堂主任牧師。個人著作:《悠然見鞍山》 (2013) 及英譯本 “Leisure Beyond On Shan” (2023)。
目錄:
序:啊,原來如此!(羅炳良)
序:看山望雲,靜讀人生(萬樂人)
編者序
自序:焚而不毀的荊棘
引言
他在那裏,他並不緘默
在地若天的相遇
大學講章的塑造——《荷花池畔春草綠》序
天上的信息,地上的使者
一笑泯恩仇
無人不以為然的奧秘
澆灌前夕的等候
無文不能行遠
遮蓋復揭示的符號
我的繭把我束緊,色澤讓人見笑
實時與獨處
魂予智歸——把思想放在祭壇上
同一位老師——《日日植物日》序
我主我神—— 一位誠實存疑者的認信
凡美善的都要學習
揭示與遮蓋——與中國藝術家島子對談
數算自己的日子
足印
數算自己的日子
上主,這個冬天不太冷
敬拜與讚美
一定會掌聲雷動——《單手拍掌》序
不怕凶惡的信息
那日之後
賜我眾山的力量
結語
感謝你把我們的將來隱藏起來
推薦:
無論他寫什麼,總有幾條很清楚的線條把不同的議題貫穿,其中一條正是真理的線索。閱讀牧師的作品最大的益處,是他適時給讀者的感悟——啊,原來如此!
── 羅炳良(前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文學院院長)
華人教會對藝術與文學一向討論不多,但伍牧師對美的情感,敏銳而獨到,帶來不一樣的視域。萬物皆美,都是上主的創造,書中每一個篇章仿如一扇窗子,讓我們瞥見永恆。
── 萬樂人(突破機構前總幹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