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讀物/勵志讀物 |
流行讀物/科幻及推理小說 |
流行讀物/愛情小說 |
流行讀物/校園小說 |
流行讀物/運動小說 |
流行讀物/生活小品 |
流行讀物/流行文學 |
流行讀物/成長 |
心理/婚姻及家庭教育 |
心理/兩性 |
心理/心理健康 |
心理/成長自助 |
心理/輔導 |
心理/心理成長 |
教育/親子教育 |
教育/青少年教育 |
社會文化 |
通識 |
宗教 |
文學 |
教科書 |
心靈關顧 |
飛翔專號 |
栽培新一代 |
U-mook |
想‧faith |
City & Me |
閱讀之味 |
通識閱讀 |
火柴人系列 |
親子‧生趣系列 |
生命教育‧傳媒教育 |
少年家長‧少年書房 |
新向度系列 |
創意通識學習計劃 |
心靈地圖 |
兩性 |
婚姻與家庭 |
心理自助 |
辯理思情 |
生命故事 |
成長 |
親子教育 |
![]() |
|
||||||||||||||||||||||
|
|||||||||||||||||||||||
內容簡介 : | |||||||||||||||||||||||
一場風災突襲,150 公噸聚丙烯膠粒隨海四散,把我們的目光帶到海洋生境的保育。幾條海豚怠工,拒絕在不斷倍增的旅客前聽令表演,我們開始驚覺海洋生物並不是我們慾望的奴隸。
但當我們開始重新關心海洋,卻發現漁業早已被趕絕;無敵豪宅海景、傾倒基建廢料,成為肆意填海的絕對理由;中華白海豚在新機場跑道的工程面前,將被驅逐出境;能在200米範圍養活200多種生物的龍尾泥灘,竟不及人工沙灘⋯⋯
海洋像香港一樣,正在死亡。
我們還來得及醒覺嗎?
Breakazine! 離開城市內陸,走到岸邊海上,謙卑認識真實的海洋世界。
今天,我們選擇為海洋站台,為海洋發聲。
你,一起來,好嗎?
今期專題:
Part A : 被埋葬的海洋
昔日,天后門前是一片海 / 今天,維港只剩下一條河 / 4 個兩岸發脹的故事 /
現在,我們在夾縫下看海 / 未來,我們繼續埋葬海洋 / 密鑼緊鼓的填海大計
Part B : 被吃掉的海洋
海鮮哪裏抓? / 魚在哪裏養? / 海產吃什麼? / 魚樂無窮麼? / 填海用什麼?
Part C : 被抽水的海洋
被消失的龍尾 / 不能轉彎的海豚 / 誰能從海裏種出魚來? / 我們還能靠海吃海嗎?
本期其他專欄文章包括﹕
顛覆.Arte / 鄺志傑:潛水雕塑
生活.Xphotos / Samson:愚公填海
集體.Memories / 勇先:填出「多啦A 夢」的僭建國度
大國.In person / 包記:一個海島的意義
社會.XYZ / 陳劍青:「增加土地供應」的荒謬
信仰.Liberator / 陳家富:人不是大地的主宰
電影.Move It / 拉容:在極地重建敬畏
通識Helper﹕
聯想.Mindmap / Costa Chan:香港有海洋教育嗎?
海洋.Q&A
關於海洋的延伸閱讀
Further Project
海洋.Keywords
結語:站在海洋中間發聲
|
|||||||||||||||||||||||